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,与之相关的酒文化也渗透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,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俗话说,无酒不欢,酒桌上见朋友。在电影电视剧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,江湖好汉,英雄豪杰相聚的时候,喝酒是必不可少的。
著名古典小说《水浒传》中关于好汉们大碗喝酒、大块吃肉的情节描写也很多,可以说,梁山一百单八将,不管男的女的,多少都能喝点。
(资料图)
梁山好汉既然都能喝,那这里面谁最能喝呢?
纵观整部小说来看,最突出的应当是鲁智深和武松。
《水浒传》小说中,对武松和鲁智深二人的喝酒情节都有细致描写。
比如在《鲁智深大闹五台山》的章节,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后,为了避祸出走外地,遇到了金老父女,在金老女婿赵员外的关照下去了五台山,做僧避祸。可是在寺里,他并不安分,处处惹祸。一天他下山喝酒,心里窝火,就多喝了一些,风一吹酒劲就上来了,摇摇晃晃地走回了山门,和寺里的和尚起了争执,一时性起,打坍亭子、金刚,还要火烧寺院,大闹了五台山寺院。
在这个故事片段中,有鲁智深喝酒的细致情节。你看电视剧《水浒传》演的,鲁智深上来就问店家要了一坛酒,仰起脖子就咕嘟咕嘟地喝了起来,喝了一坛又要一坛。他真的有那么能喝吗?当然不是,他就是肚子再大,内存再多也装不了那么多酒。看过电影电视剧上好汉喝酒片段的都知道,用酒坛喝酒,一般都是喝着漏着,也不知道是不是酒坛破了,反正感觉喝的还没有漏的多。还有鲁智深喝酒有点急,上来就干,没喝几口酒劲就上来了,后面喝多少也无所谓了。所以说,鲁智深虽然是论坛喝的,但实际酒量并没有那么厉害。
鲁智深酒量确实厉害,除了鲁智深之外,"黑旋风"李逵的酒量也不容小觑,李逵平生有三大爱好:"喝酒,吃肉,打架",时常成坛成坛的喝,李逵喝得多,喝的快,醉得也快,一般暴饮两坛之后就醉了,这里不多做评论。
与之相比的就是行者武松了。在景阳冈之下遇见一酒家,酒家店前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岗,他却一碗一碗地喝了十八碗,还不听店家劝阻,执意要过那景阳冈,武松与鲁智深相比,不是用坛子直接喝的,而是一碗一碗地喝慢酒,这就比较考验酒量了,并且喝了十八碗还能去打老虎。武松不仅喝酒能打虎,喝酒还能打架,这可并不是简单的耍酒疯。在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情节中,武松是边打边喝酒,边喝酒便打人,一没有喝倒,反而越喝越尽兴,越打越红眼,二没有认错人,只杀蒋门神和他的小厮。这样能喝还能打架的,才是真正的好酒量,至少比耍酒疯的鲁智深要强。
再说喝酒这个问题,《水浒传》中的喝酒场景和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不同,《水浒传》中喝酒一般是好汉相聚,相见恨晚,或是心情烦闷,就开始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,率真随性。而《三国演义》中,喝酒一般和政治目的相勾连,里面有权谋之斗。比如煮酒论英雄,周瑜假装醉酒骗蒋干,这里面都是满满的套路。也与《红楼梦》中的闲暇小酌不同,《红楼梦》中的人物喝酒,多半是为了借酒激发自己的才气,题个诗作个词,就像李白的"斗酒诗百篇"一样。所以说,这三个小说中喝酒场景的基调是不同的。
就梁山好汉酒量大小的判定,因为小说中没有真正让一百零八个好汉拉开架势,面对面的比较谁是真的能喝,所以得不出什么定论。就目前来看,酒量比较突出的鲁智深和武松相比,武松喝得比较实在,又不耽误干大事,就姑且认定他酒量最大吧。
Copyright 2015-2022 东方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