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

环球通讯!26℃ | 奔走数万里捐款上千万,邓宇光20多年只“痴迷”这件事

来源:凯迪网 发布时间:2023-06-20 17:02:28

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丁鹏志

从邵阳城步归来已有半月,邓宇光还放不下沈洋(化名)那些孩子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总觉得他们还有什么没说,走的时候应该再问问的。”6月16日,他的脸和长沙的天气一样,暂别阳光,存有心事:其实,是又开始挂念了。

这个奔走数万里助学而“感动湖南”的人,因为公益,时常纠结。

(邓宇光获得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十佳人物时的颁奖词。)

【小计划】

不会闲下的忙人

“等去了醴陵,得空还得去一趟。”邓宇光说。

关于下一站,从城步助学回来之后,他在当晚的归途上就定了,去醴陵。之前,和清公益基金(原“红领巾星基金”)的伙伴说,那里的孩子也挺不容易。

他的公益朋友、著名作家蔡测海说,“你就是个闲不住的人,也是个等不了的人。”邓宇光听了,呵呵两声,搓了搓手,再不做声。

怎么回答?确实难接。蔡测海说得没错,对闲不住的人,永远都有下一站。所以,不用回答。

这20多年里,他与和清公益基金的志愿者一直都在去往下一站的路上。

(邓宇光为山区学校送温暖献爱心。)

【小哲学】

不会停止的“痴迷”

俩人聊天空隙,电话响起。长沙市开福区文明办来电。

“恭喜你,邓会长。市文明办刚来电话,我们报送的关于你的材料,顺利入围了。你被推荐成湖南省道德模范的候选人了。”电话那头,声音喜悦。

邓宇光也是一脸喜悦,连声说谢,“感谢肯定,其实我只是做了点我应该做、喜欢做的事。”

蔡测海在旁也听见了喜讯,开心地拍了拍邓宇光的肩膀。

他明白老邓为何“痴迷”助学。小时候,邓宇光家里很穷,一家六口挤在郴州宜章的工棚里,父亲常年卧病,自己也常生病,家中全靠着做小工、挑石头的母亲扛着。那些年,没有左邻右舍的帮助,他不可能上大学,更不可改变人生。

因为绝境受助,所以一直帮助。

因为人生改变,所以改变人生。

“在别人需要的时候,我就应该和当年的他们一样。”这是邓宇光朴素的人生哲学,一点都不深奥,都来自真实的生活。

(邓宇光与城步孩子沈洋(化名)的妈妈微信聊天。)

【微聊天】

不会分别的朋友

手机又响了,城步孩子沈洋的妈妈发来的微信。

罗妈妈说,昨天沈洋生日,她晚上才见上孩子,挺抱歉的。也告诉他,沈洋和妹妹沈慧(化名)成绩都还不错,请他放心。

邓宇光停下聊天,给罗妈妈回信息,祝福生日,也鼓励孩子加油。

上一次,让邓宇光感动的,是一条来自新加坡的微信。孩子家庭之前生活艰苦,后经过努力,考进新加坡的大学,受他的影响,选择了商科管理专业。

“帮助不是一时的,我们更像是朋友。”邓宇光说,自己在助学,学生也在改变自己。他和家长、孩子多有联系,也常聊天,无论大事小事,只要他们愿意说,邓宇光也乐意分享。

他有很多这样的朋友。即使捐助,邓宇光也始终平视,把他们都看做暂时困顿的朋友,当地见面,手机聊天,从学习到平常事。

邓宇光说,困难只是一时,就像当年所遇。让一个爱哭的孩子笑了,让一个无力前行的家庭暖了,有什么事比这更让人开心呢?

(邓宇光向西藏中学捐赠学习用品。)

下一站

不设终点的奔赴

聊完下一站助学计划,天色已晚,聊兴未淡,但明天还有重要的事情,该到别时。

蔡测海早就知道,邓宇光是个多么“倔强”的公益人。

因为子弟兵救落水孩子牺牲,他捐建了湘西龙凤大桥;因为汶川大地震和冰灾突袭,他在当地带头捐款;因为新冠疫情,他率先捐口罩、体温枪;因为怕人说闲话,他的和清公益基金从不接受捐款。

邓宇光最关心的还是孩子,如同不忍看见当年的自己。这些年,他带着和清公益基金的志愿者们,奔走数万公里,捐款捐物超过1000万元。

“做自己该做的,做大家需要的,一定没错。”这二十多年,一个曾经被暖光照耀的人,早已成为一个追光者、发光者。

他们的下一站是醴陵,也肯定不止醴陵。

有些人注定无法停下。

邓宇光送行不久,又转过身,冲着扎进夜色的蔡测海喊:“老蔡,醴陵见。”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东方晨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